哪吒汽车的“金融危机”,被多个合作方起诉,多公司股权冻结

汽车宝贝 汽车排行 2025-04-15 83890

背景:日前网络流传多段哪吒汽车经销商来到哪吒桐乡工厂向哪吒汽车要钱的视频。

视频中的经销商称:“我们是全国 300 多家哪吒经销商中的二十余家代表,过去大半年,这些授权经销商没有放弃,我们没裁员,没断社保、没有发负面,店面正常运营,税还在缴纳,员工工资一分不少。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哪吒厂家会兑现承诺,可是从去年 9 月份到现在,厂家从未正面回应过我们哪怕一次消息,全靠传言。”

天眼查App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方运舟,注册资本约28.37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的咨询服务,由南宁民生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司法案件信息显示,该公司涉及多个买卖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案件,原告包括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现存3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6亿余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和股权冻结信息。

从这次事件中,也可以看出折射的行业危机与企业治理困境已经开始浮出水面。有经销商声称已向哪吒汽车支付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的全款购车费用,但未收到任何车辆,导致其陷入“被银行追债、客户起诉”的境地。

这已反映出哪吒汽车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已全面崩溃——传统汽车行业的“先款后货”模式依赖于企业信用与资金周转能力,而哪吒因销量暴跌(2025年1月交付量仅110辆,同比减少97.76%)和债务高企(总负债近百亿),导致现金流枯竭,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更深层次看,这种“击鼓传花”式的资金链依赖,本质是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下游经销商,而自身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体现。

视频中经销商表示:最让人痛心的是,我们很多门店按厂家的要求打全款几百上千万,但车一辆都没有发出。有的经销商为了买车贷款担保,现在正被银行追债客户起诉。今天,我们来到哪吒桐乡工厂,不是来闹事,我们只提出三点诉求:

一、赔偿我们 2024 年 9月至今的运营损失、预支 2025年5月到7月的经营成本。

二、所有打款未发车拖欠的返利和补贴,必须在5月11日前一次性返还。

三、尽快恢复售后服务体系,别让四十多万哪吒车主被彻底抛弃。我们不是要让哪吒倒下,我们只要一个交代,请方运舟董事长正面做出回应,

对此,哪吒汽车方面暂未做出相关回应。另据报道,哪吒汽车原 CEO 张勇据称离职前办签证已身在英国,这是要溜之大吉?无疑,管理层的行为进一步加剧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危机。这种“鸵鸟式”应对策略,不仅损害品牌声誉,更可能触发法律风险。

很显然,经销商成为了资本杠杆的牺牲品。当车企通过“打款-发车-返利”模式绑定经销商时,实际上将自身融资压力转移至下游。哪吒汽车的违约直接导致经销商面临双重压力:既无法通过车辆销售回笼资金,又需承担贷款利息与诉讼风险。这种模式在行业上行期可被掩盖,但一旦市场下行,便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

当然,40万车主也或将成为售后服务体系崩塌的受害者,将会衍生出更深层的供应链危机。车主权益的受损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揭示了新势力车企“重销量、轻服务”的商业模式缺陷——当企业陷入危机时,用户成为最脆弱的群体。

进一步来讲,内部员工面临降薪、裁员(2024年下半年裁员比例或达70%)及欠薪问题,而供应商被迫接受“70%债转股+30%无息分期”方案(如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已妥协),实质是将企业风险社会化。这种“捆绑式自救”虽能暂缓破产,但股权价值缩水(哪吒估值从250亿跌至60亿)与分期付款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二次危机。

哪吒汽车从2022年新势力销冠(15.2万辆)到2025年濒临崩盘,核心原因在于高端化战略的失败(如哪吒S/GT定价失误)与对市场趋势的误判(错失中型SUV增长窗口)。相较之下,零跑通过Stellantis合作获得资金输血,小鹏借力大众实现技术变现,而哪吒却因固守“单打独斗”模式错失转型机遇。

哪吒汽车三年累计亏损183.7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28%,但其仍将IPO视为救命稻草。这种“融资-扩张-再融资”的循环,本质是资本市场的赌局。当E轮融资因高债务风险延期(目标估值腰斩至60亿),企业便失去续命筹码,暴露出新势力过度依赖外部输血的脆弱性。

编辑点评:哪吒事件绝非孤立个案,而是新势力车企“高杠杆、高增长、高风险”发展模式的缩影。当资本潮水退去,企业治理能力、社会责任意识与战略定力,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对于行业而言,这场危机或将成为从“疯狂内卷”转向“理性生存”的转折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